e品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e品小说网 > 从少林佃户开始成就金刚不坏之身 > 第50章 汴梁启程

第50章 汴梁启程

“这种技巧类的武学对天资也颇为要求。”

“你先练上一段时间吧,等实在入不了门,回到少林后,再交给寺中。”

玄渡老和尚想了想,给张砚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

张砚见玄渡老和尚给自己想出了个这样一个完美的点子,心里想着“姜不愧还是老的辣”

拉住玄渡老和尚的手说道:“师祖,太感谢你了。”

张砚经过这两世的穿越,早已有了过目不忘的本事。

况且这本武学秘籍还要等着从汴梁回来才能交给少林寺。

到了那个时节自己早就能将书中的招式还有内功运行功法记得清清楚楚了。

这样一只羊剥两回皮的事儿可不多见。

不过在此之前,也要询问清楚,免得练成后武功被废除,那可就出丑了。

“师祖,我刚才忘记请教您了,如果在一定时间内记住后再将武学上交,这算不算功劳点?”

“到时候会不会把我的内功什么都会废除?”

玄渡老和尚说道:‘一般不会,人家别的俗家弟子带艺投师的也不少,很少有人查你的功夫来源。’

“只要你不做恶事,少林对俗家弟子的管控还是比释门弟子要松懈许多的。“

“师祖,您在旁边休息一会儿吧,我把这李飞宏的衣服给整理好。”

“咱们就把他烧了,好让他入土为安。”

刚才只是摸到了个大概,就给自己爆了这么大的一个宝贝。

自己可还要好好地摸上一摸,万一身上还有武学或者银两什么的没被摸出来呢。

请教完玄渡老和尚后,张砚又再次走到李飞鸿身边进行摸金工作。

不过这次倒是真的是什么也没有。

张砚心中叫了一声晦气,不过能摸到这本武学秘籍倒真是出乎张砚的意料之外。

祖孙二人,又费了些许功夫,添了些木柴将李飞宏进行了火化,剩下的骨灰被张砚装在袋中。

到了一处风景秀美之地,张砚一边给李飞宏垒起土包,一边在嘴中念叨着。

“老李呀!我也不记恨你打我那一掌了。”

“但是你也别指望我,给我这本秘籍,我就多么感激你。

“咱俩这就算两清了。”

埋葬完李飞宏之后,天色已经到了下午。

爷孙二人紧赶慢赶才赶到本该在昨天就应该赶到的小镇。

小镇上人烟稀少,倒也显得颇为安宁。

玄渡老和尚走进一间小客栈,旁边用木牌写着“集宁客栈”。

如果不是张砚看到招牌,还以为是哪里的民居呢。

门脸很小,只能允许两个人通过。

这间客栈的店小二看到有客人过来,麻利的擦了擦桌子。

对着玄渡老和尚和张砚说道:“大师,少侠还是打尖还是住店?”

玄渡老和尚笑了笑说道:“麻烦小二哥了,住一夜”

这店小二可能平常见不着生意,接着追问。

“大师,你看都到饭时了,要不要吃些什么?“”

玄渡老和尚低声念了一句佛号,“多谢小二哥美意了。”

“出家人讲究过午不食,你就开上两间,不,一间房间就好。”

本来玄渡老和尚想要开上两间房间,但是一想到自己本来就不多的盘缠,便又改口道

“行,大师,那你就跟着我过来吧。”这店小二见推销无果,表情也就冷淡了几分,带着张砚两人往后院引去,

这次玄渡找的客栈,前面是一间小平房,几张桌子,厨子也就能做几道家常菜。

客人如果愿意住,在后院儿自己随意找一间,回头和掌柜的说一声就行。

胜在方便便宜。

张砚和玄渡老和尚随意找了一间,走了进去,房间不大,但是胜在整洁,看着还是不错。

在这个没有美团和大众点评的时代,能找到一间这样的客栈殊为不易。“师祖,你在哪里找到的?”

“也是巧了,上次你玄悲师伯祖出去讲经说法,他找到的!”

“澳,好吧!”张砚听到玄悲的名字心中一动,完全没有想到还能听到他的名字,金庸老爷子对他着墨颇少,只知道是玄字辈僧人,到了最后,因为想要挑起大理和少林矛盾,被慕容博杀死在身戒寺。

“师祖,我现在已经有了内力根基,继续按部就班吗?”张砚把包裹放在桌上,对玄渡说道。

“你正常修炼就好,等什么时候能感觉这道内力能游走全身了,找你师父再学习新的武学。”

“新的武学?易筋经吗?”

“你这孩子怎么光想好事呢,就是把易筋经给你,以你现在的认字水平,恐怕还要二十年才能学!”

“啊,为什么要这么久呢?”

“那易筋经是梵文不提,学习这种无上内功心法,须明白空、无相、无作’这三解脱门的至理。”

“你现在连一篇佛经都没看过,想要练成还早着呢!”

“啊,这么麻烦吗?”张砚小时候玩金庸群侠传2,随便去少林寺,一偷就能偷到易筋经,万万没想到现实中如此麻烦。

“砚儿,不要好高骛远,你先练入门功法吧,根基打好,未来才能走得更远。”玄渡老和尚教育张砚道。

玄渡老和尚和张砚在这小客栈住了一晚,这一夜倒是颇为安宁。

也没有见人死去,也没有明教上门寻仇,只有被玄渡老和尚逼着练功到深夜,让张砚颇为不适应。

张砚走在路上,看着初升的朝阳。“看来我也不是柯南同学!不是走到哪里,哪里就会死人的。”

两人一路晨行夜宿,终于在三天后赶到了汴梁城。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如江面的护城河。

汴水在此被引入,河上舟揖不断。

满载江南稻米、薪炭的漕船,吃水极深。

巨大的虹桥飞架两岸,桥上人流摩肩接踵,已是一派喧嚣。

桥尽头,便是汴梁的城门。这并非一个简单的门洞,而是一座雄壮的堡垒。

城墙高逾十丈,浑厚的夯土内部包裹着青砖,历经百年风雨。

城楼上,琉璃瓦在阳光下流金溢彩,禁军兵士的衣甲闪铄其间,旌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