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的清明节,8岁的王小宝跟着爸妈回乡下爷爷家上坟。
他们平时住在城里,只有过年过节才回来,这是小宝第一次跟着去上坟。
路上,小宝拽着妈妈的衣角问:“上坟是干啥呀?”
妈妈蹲下来,摸了摸他的头:“就是去看看家里过世的长辈,给送点钱,说说心里话。”
小宝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到了爷爷家,歇了会儿,爸爸就拎着纸钱、白酒,带着小宝和妈妈往村后的坟地走。
坟地在一片松树林里,远远望去,一个个土包整齐地排着。
“别乱跑,跟着我。”爸爸叮嘱小宝。
小宝跟在爸爸身后,好奇地东看看西看看。
爸爸走到一个最大的坟前,坟前立着石碑,上面刻着字。
他蹲下来,清理坟上的杂草,把旧的纸幡拔掉,换上新的黄纸。
爸爸对小宝说:“这是你太爷爷的坟。”
然后拿出白酒,洒在石碑前,跪下:“爷爷,我来看您了,这是您太孙子小宝。
妈妈跪在一旁,默默地烧纸钱。
小宝觉得没意思,就继续西处张望。
他突然看见不远处的松树后,有个穿红衣服的小孩,正偷偷看着他。
那小孩和小宝差不多大,扎着两个小辫子,脸圆圆的。
“你也来上坟吗?”小宝小声喊了一句。
红衣小孩没搭话,转身跑就进了树林深处。
小宝以为对在和他玩捉迷藏,拔腿就追了过去。
爸爸和妈妈正忙着烧纸,没注意到小宝跑了。
小宝追着红衣小孩,穿过一片松树林,来到了另一片坟地。
这里的坟没有石碑,只有一个个小土包,周围长满了野草,看起来冷冷清清的。
红衣小孩又钻进了前面的树林,那树林里的树长得歪歪扭扭,树枝光秃秃的,看着有点吓人。
小宝停下脚步,想往回走,可树林里传来“咯咯”的笑声,是红衣小孩的声音。
他回头一看,红衣小孩站在树林边,对着他招手。
小宝心里有点怕,可双腿却不由自主地往前走。
走近了,小宝才看清红衣小孩的模样。
她的脸煞白,嘴唇是紫色的,眼睛里没有黑眼珠,只有白茫茫的一片,衣服上还沾着泥土和草屑。
“你你是谁?”小宝声音发颤。
红衣小孩没说话,只是拉着他的手,往树林里走。
小宝的手被她拉着,只感觉冰凉冰凉的,像握着一块冰。
他想挣脱,可怎么也挣不开,只能跟着往前走。
不知走了多久,小宝突然觉得有人在晃他。
他睁开眼,看见爸爸焦急的脸,正使劲摇着他:“小宝!小宝!你醒醒!”
妈妈也在旁边,眼睛红红的,手里拿着纸巾。
“我我在哪?”小宝迷迷糊糊地问。
“你在坟地里转圈呢!”
爸爸的声音有点哑,“我们烧完纸,回头就找不到你了,找了半个多小时,才在这儿找到你,你一首围着这个小土包转,叫你也不应。”
小宝往西周看,他正站在一个小土包前,土包很小,连个名字都没有。
他想起了红衣小孩,指着树林说:“刚才有个穿红衣服的小孩,带我来这儿的。”
爸爸和妈妈对视一眼,脸色都变了。
“哪有什么小孩?”妈妈摸了摸小宝的额头,“这儿就你一个人啊!”
爸爸没再多说,拉起小宝的手:“走,咱们回家。”
回去的路上,小宝一首问那个红衣小孩去哪了,爸爸只是摇头,不说话。
回到爷爷家,爸爸把这事告诉了爷爷。
爷爷听完,叹了口气:“唉,是小英啊。”
“小英是谁?”妈妈问。
爷爷坐在炕沿上,慢慢说起了往事:“十多年前,村里有个叫刘二的,他媳妇生了个女儿,叫小英。
后来他媳妇跟人跑了,刘二又娶了个媳妇,叫张兰,张兰对小英不好,总打她、骂她,还不给她饭吃。”
“有一年冬天,小英实在饿的受不了了,就偷了家里的一个馒头,结果正好被张兰看见了。
张兰把她拽到院子里,用棍子打,打得小英躺在地上起不来,等刘二回来,小英己经没气了。”
爷爷的声音有点哽咽:“张兰怕被人发现,就把小英的尸体拖到了后山上的坟地,随便挖了个坑埋了,连个碑都没立。
后来张兰也跑了,再也没回来,村里人可怜小英,就叫那坟‘孤女坟’还时不时会给她烧点纸钱。”
小宝听完,眼睛红了:“小英好可怜”
爷爷摸了摸他的头:“别怕,她就是太孤单了,想找个小朋友玩。”
当天晚上,爷爷找来了村里的王奶奶。
王奶奶从兜里掏出一个红绳,上面系着一枚铜钱,给小宝系在手腕上:“这铜钱能辟邪,晚上睡觉的时候,把它放在枕头底下。”
小宝把铜钱放在枕头底下,躺在床上,想着小英的事。
他不觉得怕了,只觉得小英很可怜,要是她妈不跑,她就不会死得那么惨了。
那天晚上,小宝睡得很安稳。
假期结束后,小宝跟着爸妈回了城里。
后来,每次清明节,爸爸还是会回乡下上坟,但再也没带过小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