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专家神色有些沉重的站了起来。
“首先说一说库存。
现如今,全世界总计储备有各种型号的核弹头三万余颗,有聚变弹,有裂变弹。
将所有裂变弹和超大当量聚变弹拆解,统一将裂变材料收集起来的话,大约有1000吨,可以制造出约10万颗标准型号氢弹。
这个数字,与江阳同志从上一世带回来的数字吻合。”。
人们各自神色凝重。。
据估计,全球现有核裂变电站约为一万座,平均每座核电站拥有约十吨核裂变原料储备,总计十万吨。
但这些核裂变原料浓度较低,平均为10左右,距离武器级裂变原料90的浓度相差甚远。
我们需要将这一部分原料的浓度提升。唔……以现有浓缩铀工厂的产能来计算,这同样很困难,但和氢弹产能的机制一样,只需要足够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即可解决。。
第三个来源为核裂变电站核废料之中的钚-239。。
第四个来源为现有铀浓缩工厂的产能。
在采取极端手段扩充铀浓缩工厂的产能之后,两个月时间内,预计我们可以再生产出约5000吨的武器级浓缩铀。
当然,这是一个较为乐观和极限的估计。但我认为,在黑洞拦截计划如此不计代价的投入资源和人力的情况之下,我们完全有希望做到这一点。
第五个来源为,核裂变反应堆。
在第二个来源之中,我们将全球所有核裂变反应堆的裂变原料储备,无论它是发电堆、科研堆还是医疗堆,全部挪用。
这必然导致全球所有反应堆失去原有效能。
既然如此,不妨让它们转而执行另一项任务:生产钚239。
核废料中,被提取出钚239后,剩下的主要成分为铀238。而铀238经过反应堆的中子短期辐照,会被转化为钚239。
一次辐照周期约为1个月到1个半月,算上后续的紧急处理和提纯,可以控制在2个月时间内完成,正好处在我们的任务周期之内。
经计算,投入约1000吨铀235,在一个周期内便可产出等效于约5000吨铀235的钚239。
如此,核裂变燃料的最终缺额,便只剩下了一万吨。”
在这位专家的讲述之中,一个个数字清晰无误的进入到了与会者们的耳朵。
他的语气沉重,在讲述这些数字的时候却并没有什么语气上的波动,就像是在说一个无关紧要的东西一样。
但……
在座诸位都是核物理、军工生产方面的专家。
这一个个看似无关紧要的数字进入到他们的耳朵,却如同惊雷一般。
无论是拆解现有所有的核武器以收集核裂变原料,还是收缴所有反应堆的储备原料、回收核废料、全面扩充浓缩铀工厂产能、将各种反应堆全都转化为钚生产堆,这其中的每一个数字都意味着无数资源和人力的投入,以及……牺牲。
时间太过紧急,任务太过重大,这便必然意味着防护方面不可能做到最好。
而这其中,每一个方案都在和具备极高危险性的放射性材料打交道。正常情况下还难免会有伤亡,更何况现在?
但这一切其实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哪怕我们发动起了如此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冒着付出如此巨大牺牲的危险,收缴全球范围内所有可被收缴的裂变燃料,最终的缺额……仍旧高达一万吨么?
身为业内专家的与会者们心中俱都清楚,这位专家所提的五个方案已经足够全面了。
考虑到了每一个方面,顾及到了每一种可能性,用刮地三尺来形容都不为过。
整颗地球,整个人类世界,已经无法再搜刮出更多的,可用于制造氢弹“扳机”的裂变原料了。
这种情况下,那缺少的一万吨原料该怎么补上去?
会议室之中,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
“当初世界政府明知道收割者文明的第二次收割随时可能到来,怎么就没想着多建造一些浓缩铀工厂……”
一名专家似乎有些懊恼的嘟囔了一句。
全球铀储量其实并不低。。
现在想要新建铀浓缩工厂就完全来不及了。
这些工厂规模太多巨大,太过复杂精密,没有个一两年的时间完全来不及。
现在所谓的使用极端手段扩充产能,也无非是在原有基础上,通过临时紧急增加离心机、高负荷工作等手段来达成而已,并不是新建铀浓缩工厂。
但这位专家的抱怨立刻迎来了旁边同事的反驳。
“马后炮没用。当初咱们也没人知道最后竟然要用到这么多氢弹啊。
可能性那么多,你总不能要求世界政府把每一种可能性都顾及到吧?那咱们的百亿人口全投入进去都不够用。”
“哎……我就是抱怨一下。”
“还是想想怎么把这一万吨缺口补上吧。”
……
会场之中与会者们各自神色沉重,默然无语。
讲台上,余庆教授则神色平静,似乎早就预料到了这种局面。
等候片刻,见再无人发言,他慢慢的站了起来。瞬间,所有人的目光全都汇聚到了他身上。
“我有一个计划。”
他慢慢说着:“放在平常时候,敢提出这个计划的人,恐怕只是将这种想法说出来就会受到千夫所指。
但现在……顾不得了。”
他神色之中多了一抹挣扎,但随即恢复了平静。
“核爆增殖计划。”
这六个字如同有魔力一般,在说出口的一瞬间,便让所有与会者全部怔住。
“计划的主要内容其实很简单。
基于铀238受到大量中子辐照后会被转化为钚239,而钚239可以被用于原子弹制造,充当氢弹起爆弹的原理,我们可以将现有的大量核电站废料——它们主要由铀238构成,安置到一些经过挑选的地下矿洞或者空腔中。
然后,在这处空腔中引爆小当量的铀235原子弹,一瞬间释放大量中子,强行将其转化为钚239,然后通过采矿手段将其开采出来。
经计算,一次转化,我们便可以实现等效于约4吨铀235的钚239转化。这剩下的一万吨缺额,算上前期投入和各种损耗,只需要3000个矿洞而已即可完成。
同样的,这会消耗巨量的人力和物力,但与之前几种方案一样,在世界政府全力推动黑洞拦截计划的现阶段,人力和物力的投入不计入考虑范围。
我想,这应该是现阶段,我们人类世界唯一能找到的,填补一万吨裂变燃料缺额的方案了。”
一位专家面色惨白,声音微微颤抖着问道:“余教授,这种矿洞转化的方案之中,您是打算如何完成后续钚239的开采的?”
余庆教授神色平静:“您也是业内专家,您应该清楚,液体溶解法是唯一可行的方案。”
所谓液体溶解法便是,将大量可以溶解钚239的液体使用高压装置灌注到执行了核爆的地下矿洞或者空腔之中,让它们充分接触那些核废料,将钚239溶解进液体之中,然后再借助压力,将这些液体从地下“挤”出来,以进行后续的钚239浓缩与提纯。
那位专家有些不可置信的看着余庆教授:“你知道处理一座矿洞会产生多少核废水么?”
“知道。我计算过,处理一座矿洞平均会产生大约500万吨核废水。3000座矿洞,就是150亿吨,大约等同于4个太湖的总水量。”
“你都知道?那你应该也知道,150亿吨的核废水会对我们的地球产生多么巨大的影响,一旦处理不好,就基本上等同于将整个地球生态圈全部毁灭掉……”
太湖的面积约为2500平方公里。
相当于四个太湖的,具备极高核辐射的水出现在地球上,这种局面,单单只是想一想便让人头皮发麻。
“可是您也清楚,这是唯一的办法。”
余庆教授神色仍旧平静:“我知道,执行了这个方案之后,就算最终黑洞拦截计划成功,在我们子孙后代的口中,我也会身败名裂,成为毁灭地球生态的凶手。
我也知道,大家比较难以接受这种方案,无论是从理智上还是感情上。
但,我并未要求大家赞同我的方案。
事实上,我已经提前向世界政府提交了这个方案,相信很快就要进入评估阶段了。
所有的骂名和责任,我来担。我希望大家做的仅仅只有一件事。”
他轻轻吸了口气:“基于自身的专业素养,排除情绪影响,从专业角度向世界政府提供公平公正客观的可行性评估报告。
你们可以反对这个方案,但在可行性评估报告之中,我希望你们能给出‘可行’的答案。
我们都是业内人士,我们都清楚,这个方案真的可行!也是唯一可行的方案!”